工作动态

楚雄州深入推进集中审批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再添新动力

来源:    作者:陆志刚   时间:2018年11月30日 11:09

近年来,楚雄州委、州人民政府围绕“打造政府核心竞争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工作目标,积极推动以“一颗印章管审批”为主要内容的“放管服”改革,打出一系列改善营商环境的组合拳,着力解决企业开办程序繁琐、项目审批时限长、群众办事不便利等突出问题,全州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促进了彝州高质量跨越式快速发展。

——州级集中审批改革稳步推进

按照《楚雄州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六个一”专项行动方案》总体要求,统筹推进“三集中三统一”为重点的州级集中审批模式改革、营商环境建设存在问题整改、政府窗口服务督查问题整改、“放管服”改革专项审计调查发现问题整改,政务服务“三个最优”的浓厚氛围逐渐形成。一是“3550”目标克期实现。州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推进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和“40证合一、一照一码”,相关部门联动审批,企业开办审批时间3天目标全面实现,企业登记便利化水平明显提升。加大“一窗受理”改革改革统筹力度,税务、住建、国土、政务服务部门联合进行“不动产交易登记与税收信息系统”的建设融合,通过优化流程、一窗受理、信息共享、集合审批,压缩审批时限,改革试点的楚雄市、禄丰县、牟定县于10月31日前全面实现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的目标。州政务服务管理局配合相关部门完善项目审批机制,制定各部门的项目审批流程,依托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严格“赋码”审批,推行“一个窗口受理、分类办理、同步审批”的审批模式,较大的提高了审批速度,一般性社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50天目标全面实现。楚雄州由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审批时限第二方阵提前跃升进入第一方阵。二是“只进一扇门”行动得到巩固提升。按照“三集中三统一”要求,州级32个部门350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州政务服务中心受理办理,涉企和投资审批服务事项100%进驻到位,奠定了“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平台基础。三是“最多跑一次”行动成效明显。进驻州政务服务中心各部门在“减流程、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上下功夫,提高受理、审查、审批、出件的联动性,州级30%的行政许可事项和60%的公共服务事项可现场办结,其他审批时限较长的事项,审批结果通过邮政窗口EMS寄递服务,实现“一次就办好”“最多跑一次”。四是“一网办通”基础不断夯实。加快网上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步伐,全州共梳理入驻网上政务服务大厅的审批服务事项6.88万个,其中,州级4893项。通过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完善事项应上尽上,不断提高网办深度,在乡镇以下网上办事条件不够完善的情况下,2018年1—10月全州网上办理事项已达96.17万件,占实体大厅办件量的25%,“家中办”“网上办”的智慧政务服务新模式基本形成。为提高网上办事的便利度和畅通率,州政务服务管理局邀请楚雄师院的信息技术专业队伍,参照省政府组织开展的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中涉及政务服务问题,对10个县市、40个州级部门的事项进行抽检,模拟第三方开展“网上服务便利度”评估,发现5个方面13类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要求各部门在11月底前整改完毕。五是“减证便民”持续推动。认真落实《楚雄州取消和保留证明材料清单》,进驻州政务服务中心各部门单个事项办理平均减少材料20%以上。抓好《楚雄州加快“六个一”专项工作开展群众企业办事百项堵点疏解行动实施方案》的实施,首批涉及登记注册、房产登记、项目审批以及就医、就学、就业、社保等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50个堵点问题进行整改,销号率达60%,便民利企再添新动力。

——改革试点县市区“一颗印章管审批”实现二次提速

今年以来,楚雄市、元谋县、永仁县、楚雄开发区等4个改革试点县市区在全面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实行“一颗印章管审批”改革试点取得成绩基础上,按照国务院、省州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六个一”专项行动的目标要求,创新行政审批方式,在审批简化、流程再造、优化服务、专家评审、多评合一等方面积极进行探索,对改革成果进行巩固提升,推动“一颗印章管审批”实现二次提速。一是推行审批标准化。按照州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六个一”专项行动要求,重新确定法律依据、办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时限等要素,制定规范的《办事指南》。细化审批环节、时限和服务要求,统一文书格式制定《审批标准》,实现了行政审批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推动“一颗印章管审批”提速增效。二是优化审批服务方式。将涉及投资项目审批监管事项全部纳入在线监管平台办理,推行挂钩联系、跟踪办理、免费代办等特色服务。把划转到行政审批局集中审批的事项实行“车间流水线式作业”,将市场准入和商事服务事项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一个窗口出件”的方式服务,有效地提升审批时效。三是建立“四个联合”机制。为切实解决投资项目审批中的多次踏勘、多次评审、多次审图、多次验收等耗时长、程序多问题,制定出台了联合踏勘、联合评审、联合审图、联合验收等制度,全面推行多评合一,有效地助推投资项目审批提速。四是推行专家审批制度。为解决现场踏勘和评审技术人员不足而影响审批进度的问题,各地建立了行政审批专家库,对设置有“专家评议”程序的事项抽取相关专家进行同步审查,实现了由专业队伍评专业的事,提高审批的科学性、严谨性、准确性和时效性。五是创新服务审批提速。试点县市通过再次创新审批服务方式,巩固了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成果,实现了“一颗印章管审批”的二次提速。以楚雄市为例:通过优化审批流程,95%的市场审批主体实现当场受理、当场登记,投资项目审批流程优化率72%以上,审批效率总体提升了60%以上。通过压缩审批时限,一般性审批类投资建设项目实现由原来的 185天压缩为60天,压缩率达67%;备案类项目实现由原来的155天压缩为45天,压缩率达71%;社会事务类审批时限最多的由20天压缩为5天,综合压缩率达50%。通过精简审批材料,涉及审批的材料总体减少了40%,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材料从原来的33项减少为17项,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材料从原来的25项减少为14项。通过提高审批效率,减轻企业审批成本30%以上,降低行政成本40%以上。楚雄市自成立行政审批局开展“一颗印章管审批”工作以来,投资项目类受理办结363件,均在50个工作日内办结;商事服务类受理办结13106件,均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当场办结件占91%;社会事务类受理办结8281件,均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当场办结件占81%。

——7个县审批改革成效明显

双柏、南华、牟定、姚安、大姚、武定、禄丰等7个县自2018年6月按照“先集中事项和人员集中审批,后挂牌明确机构”的模式启动改革以来,7个县县委、政府高位推动,强化审批事项集中,抽调精兵强将,破解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难题,着力从减流程、提效率、促规范、优服务上下功夫,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事项实现集中审批。按照改革要求,各县将确定划转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划转到政务服务管理局,实行“一窗受理、集合服务、联动审批”的模式集中办理,为全面实行“一颗印章管审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着力精简环节、优化流程、增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使审批时限不断压缩,审批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各县平均提速率达60%以上。如禄丰县涉及企业设立登记的审批前置事项精简88.5%,审批材料精简42.9%,企业设立登记提速率达91.7%,投资项目审批提速83%。二是审批队伍加强整合。各县按照“人随事走、先抽后调”的方式,将各部门具体从事行政审批的人员抽调集中到县政务服务管理局,平均每个县抽调30人左右,具体负责行政审批工作。部门加强业务培训和统一授权,使审批人员从过去兼职负责到目前的专职审批,审批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初步造就了一支业务能力强、基本素质好的专业队伍,为高效审批打下了人员力量基础。三是服务能力全面提升。通过全面推行集中审批改革,各县强化事项进驻,按照“只进一扇门”的要求,将分散在各部门的事项全部集中到政务服务中心受理办理,着力优化审批服务流程、精简审批材料,加大授权力度,提高现场办结事项比例,使各县政务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如南华县通过改革,租赁装修改造新政务服务中心场地面积3075㎡,比原来增加6.4倍,设置办事大厅5个,工位162个。进驻部门25家,工作人员102人,比原来增加3.6倍。集中进驻审批服务事项417项,比原来增加12.6倍。自开展相对集中审批改革以来,每天进入政务服务大厅办理服务事项逾500人次,比原来增加5倍多。武定县通过改革,租赁装修改造新政务服务中心场地面积4028㎡,比原来增加4倍。进驻部门24个,工作人员117人,比原来增加2.8倍。集中进驻审批服务事项287项,比原来增加7倍。自开展集中进驻审批服务以来,各部门窗口共办理政务服务事项69107件,办结率100%,与去年同期相比办理事项增加12176件,增长21.3 %,平均每天增加135件以上,每月增加办理量4000件以上。

上一条:州政务服务管理局开展弘扬宪法精神知识讲座
下一条:州政务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助力楚雄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

关闭

楚雄彝族自治州政务服务管理局 承办 地址:云南省楚雄经济开发区永安路696号 邮编:675000
联系电话:0878-6163980(投诉),6163996(审批业务),6168996(公共资源交易) 技术支持:0878-6163977
E-mail:service@cxzwfw.cn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链接,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1344号

滇公网安备 53230102000326号

访问量: